精彩回顾 | 老年脆性骨折规范化诊疗系列学术活动会议第三场发表时间:2021-12-10 09:17作者:青松康护 背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脆性骨折发病率大幅上升。女性一生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性为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性为13%,高于前列腺癌。患有脆性骨折的老年人往往存在慢性合并疾病,会影响脆性骨折的治疗、短期和长期生存率以及功能恢复。
脆性骨折患者的一年内死亡率可高达30%,即使生存者,其活动能力也会大受影响,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社会和医疗卫生体系带来沉重的负担。
学术活动介绍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脆性骨折相关的科学知识,传播规范化诊疗的理念、方法体系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脆性骨折的治疗、康复和预防水平不断进步,由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老年学组主办,北京积水潭医院、脆性骨折联盟(FFN-China)、安进公司、青松康复护理集团协办的老年脆性骨折规范化诊疗系列学术活动第三场-脆性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临床诊疗,于2021年12月7日晚圆满召开。
会议嘉宾及内容
吴新宝 (大会主席) 会议致辞
会议上半场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邓微主任主持,会议开始大会主席吴新宝院长发表了会议致辞。吴院长对分享嘉宾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表示骨质疏松的诊疗很重要,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通过这种学术的交流,助力我国脆性骨折诊疗的进步。
李梅 (北京协和医院) 主题:解析骨质疏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位分享专家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李梅教授,她为大家讲述了骨质疏松的危害,早期筛查,以及深入浅出的讲了骨质疏松的诊断,并且举例讲述了继发性的几个骨质疏松的疾病,包括甲旁亢、青少年骨质疏松等。
李梅教授表示,骨骼疾病纷繁复杂,临床工作如履薄冰,了解骨骼代谢的复杂调控机制,完成细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生化和影像学检查,获得疾病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另外在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要重视骨骼疾病的鉴别诊断,积极开展MDT,多学科联合,针对病因进行精准诊疗,方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岳华 (上海六院) 主题:骨质疏松症长期治疗和疗效评价
第二位分享专家是上海六院的岳华教授,通过大量的循证证据为大家分享了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特别是序贯治疗,也讲了疗效的判断。
岳华教授表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对骨骼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个全程的管理。开启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目前还是依据骨折的风险,不同骨折风险的高低程度来对患者选择初始的用药。当然,初始用药很重要,但后期的序贯、联合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同时,都要结合药物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包括临时实践的结果,注意合理选择。对于患者来说,个体化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张萍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主题: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治疗 下半场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李宁主任主持,第一位分享专家是来自积水潭医院的张萍主任。张萍主任从抗骨质疏松药物概述、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特点,以及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与续惯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针对临床上几个常用药物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们知道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药物,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用什么药物,同时对序贯治疗做了相关阐述。
晁爱军 (天津医院) 主题:骨质疏松骨折多学科诊疗
最后一位分享专家是来自天津医院的晁教授,晁教授从目前骨质疏松骨折诊疗现状、髋部骨折多学科诊疗模式、天津医院模式三个部分进行了分享。
在分享天津医院老年骨折MDT模式时,晁教授表示,主要特点是发挥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内科专业知识的特长。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建立信任模型,帮助患者更好的度过风险期。采用合理的客观工具评估病人,为手术提供依据等。天津医院老年骨折MDT模式基本涵盖了目前专业的一些认知,能够给我们专业分科体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会议最后,李宁主任做了会议小结,并表示通过四位专家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临床一线的医生在问诊时发现异常,将患者转诊到合适的科室进行治疗。同时,一直讲的骨质疏松的治疗窗口前移,这也需要我们骨科的医生了解更多骨质疏松相关的用药和治疗,希望专家们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收获。
会议回放链接: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文章分类:
青松动态
|